其實一直在關注這個新聞議題和相關的報導,但坦白說,媒體的報導其實有許多文化風向的問題,但整起事件後來的演變,大致上是少年以及家庭需要負上相當大的責任和代價,當然,不管怎麼付出代價,相對的另一方承受的巨大損害都難以回復,可是,當我看見新聞說到這少年自願退學以維護學校名譽的近況後,我看見的是,兩敗俱傷的當事人和相對人以及不允許犯錯的社會。
我想起過去曾經陪伴過的一位少年,他曾經是全校沒有人不認識的知名人物,基本上不叫聞風喪膽,而是過街老鼠人人喊打,總是跟人一言不合就吵起來,甚至走個路都可以一個眼神開始追打對方,長的也不討喜,功課也差,身上也永遠都髒髒的。
來到我面前的他,身材高壯剛好校服顏色配上那一身江湖味,一臉「橫肉」的模樣,根本水滸傳的花和尚。
原本擔心和這孩子難以建立關係,但沒想到幾次談話後,就開始說出他這六年來的委屈,以及自己想要我幫助他完成的「心願」。
「我想要交到朋友」
「我希望大家可以接受我」
「我知道我以前做了很多讓人不喜歡的事情」
「可是我真的想要改變」
過程不容易,慣性偷竊、打架、情緒失控,好多次在晤談前都剛爆炸完,好多次我需要和他長長的靜默,等待情緒退去…
一直到他開始有了新的想法和轉變。
「他們還是繼續取笑我,但我決定不要回話」
「我下課沒人跟我玩,我就去找老師問可以幫忙什麼」
「我對班上另一位行動不便的同學會主動幫忙」
我常常和他討論這個好難改變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件事,尤其是犯了錯,造成了傷害之後,要怎麼去修復信任。我陪伴他的過程其實就是緊緊地,站在他身邊的那個人,我讓他知道,不論他做了任何事,我都願意相信他想要改變,他想要努力變好。我相信他是一個很好很棒很努力的孩子,從來,我沒有懷疑。所以當他開始嘗試改變自己,嘗試投稿文章、表演甚至公開地展現,從被嘲笑到得到稱讚、歡呼。我默默地看著他越來越朝著他的心願邁進。
(以上案例經過改寫,非真實情況)
不管是否完成了他的心願,過程真的都好辛苦。
姑且不論,犯行多麼罪惡深重,其實,在曾經進入少觀服務的日子裡,我著實認同少年犯罪中的確有深刻且殘暴的部分。
但這是否就需要被社會大眾公審?
或者直接的社會化消失?
還是整個人包含其家庭,都一起從社會上抹去存在的價值?
我不知道…可是我覺得哪裡就是不對。
假如,教育的意義在於教導孩子學習正確的觀念與知識,那同時也應該擁有包容力在於接受他們的犯錯和坦承的行為。
事實上,最勇敢的也就是願意道歉,願意接受負責,但並不是因此而不能被原諒。
每個人都擁有輕重不一的痕跡和斑點,就像是白紙上寫錯字的擦痕一般存在,也像是繪畫裡的草稿,那些痕跡,還有如何被接納、看待這個痕跡的方式會影響我們如何看待自己,例如,畫錯了,擦掉再改,或者直接整張紙揉掉撕掉…
當然,也許有人會說,衛生疑慮一定是個大問題,但那的確突顯了「問題」,並非只是這孩子的問題,我想說的只是:
草稿就是拿來塗改的,每一個人都是一件作品,我們可以正向的看待塗擦和犯錯,重要的是想要畫好的心。
讓我們接受孩子的錯,然後陪伴他們度過,然後…為他們的願意改變喝采,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