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藝術媒材體驗工作坊」藍曬

有感藝術之所以成立,主要原因就是我想找回藝術的本位和意義。

我自己就是被藝術拯救的孩子,在過去填鴨式的升學制度底下,體罰和高壓雙管齊下,我從來就是孤僻畏縮的,高敏感的特質和家庭成長環境下壓抑的性格,我越來越沈默,也封閉我自己,記得國中的時候,我總是一個人去學校的操場邊、草叢或樹叢裡找小蟲小花,也喜歡沈浸在安靜的自然裡,呆呆地看著天空,獨處對我而言,並不陌生,尤其傷心難過的時候,覺得寂寞和委屈的時候,我喜歡靠近自然。

公園、花圃或熟悉的回家路上,花花草草總像是老朋友,我童年時期的田野邊水泥路上,點點的含羞草,每次路過都要那麼撥弄一下。長大了,很多曾經與自然共處的經驗慢慢地消失了,過去曾經習慣或喜歡的事情,現在竟容易大驚小怪起來。

還記得女兒大概2歲的時候,跟著當時租處住宅大樓社區的其他大一點的孩子在下過雨的社區庭院玩,幾個孩子在花圃裡不知道在幹嘛,一會兒女兒手裡拿著個東西朝我走來,喜滋滋又興奮不已,我正在跟其他家長聊天,這時候看到女兒走來,正要給他擦弄濕的頭髮,定睛一看他手裡的東西,我「哇」的叫了出來,也讓女兒嚇到立刻哭了。

「是隻蝸牛啊。」

正扭著細細長長的眼睛和身體往外探,也納悶著為什麼離開了濕潤好吃的葉片吧。

我怎麼會被嚇到呢?

我可是養過蝸牛的呢!小時候太頑皮,抓了蝸牛回家養,結果放任蝸牛到處爬,結果蝸牛就這麼消失在院子裡了,後來傷心難過不已,蝸牛真的很可愛啊!但我怎麼忘記了?

現在的孩子跟過去我們小時候有什麼不一樣呢?

我想最大的不同就是面對已知會受傷還有挫折,但仍然想挑戰和冒險的那份勇氣。

我認為創作的本質其實就是那樣的。

過去的我在科班的體制裡,成為了一個沒有自信的人,對我自己的創作沒自信,對我自己的能力沒自信,總覺得,創作就是要做到讓每一個人都滿意,滿頭苦幹熬夜爆肝,然後換來的是教授一個R,或者遴選的失敗,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被肯定」,這成為了藝術創作者在藝術實踐的道路上早早夭折的主要原因。

如果連自己都沒辦法享受和愉悅、沈浸和感動的作品,怎麼有辦法感染他人或對他人有影響力?藝術其實也是一種身心的照顧工作啊!

這次藍曬的工作坊,邀請的授課老師是影像工作者:蔡尹浩 攝影師

畢業於國立臺北藝術大學電影創作學系學士,主修攝影,以電影研究畢業。現為影像工作者、教師、攝影散文家,忙碌之餘也投身創作。常現身於片場、劇場,或田野間。

他有簡單的工作坊說明如下:

藍曬(Cyanotype):幾種無害的藥劑、午後的日光,與清水的滋潤,將常見的樹葉、花朵,甚至肖像,印曬出獨一無二的靈光。

跟尹浩的緣結在拜託他幫我拍攝工作坊的歷程照片,一般來說,都是有照片就好,但他給我的照片完全顛覆「只是有照片就好」這種對藝術不敬的思維。沒錯,他眼中看到的,是角度,是光影,是實踐藝術於生活的精神。

個性既隨和,和外表的高大粗獷形成反差,談話中對於電影、影像,實在太多可以往下去挖掘探索(身為老闆,我總是感動於找到優異的創作夥伴)

很榮幸也很強力地推薦尹浩的工作坊,不把握機會來一起學習,實在可惜!

好了,報名資訊請看留言!

給張照片聞香一下❤️

對了,這場藍曬工作坊是有結合戶外散步的喔!太好玩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