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成為了自己的老闆,開了一間公司,踏踏實實地在創作以及陪伴大眾創作,羊毛氈、媒材繪畫、手抄紙等等,做喜歡並且有意義的事,同時推出小島的應用工作坊、體驗工作坊,此外也認認真真接個案帶團體,伴侶、家庭、個別,從小孩到成人,跑學校、諮商所和醫院社區,接下來也敲好了許多安排與規劃合作的案子,整個四月、五月已經開始變得越來越滿,我每天都很期待工作,期待這些美好的安排,享受路上的風景,我想快樂的原因就是「不設限」。
不給自己設下限制,不去空想等待,當我找到機會,就去展現和努力,不去擔憂和恐懼,因為你面對的最大的困難其實都是可以解決的,只要願意承認自己的有限,去想方法增加和挑戰自己的能力,就會發現自己的無限。
工作以來,常常會有粉專留言也好,工作中遇到的對象也好,詢問我關於心理師/藝術治療師這份工作的問題:包括怎麼樣走這條路?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與條件?要如何評估自己適不適合?大學要先念心理還是先去嘗試其他專業,等研究所再來念?
剛好,正逢高三學生的選擇科系的時期,我就簡單地分享我的想法,其實,答案就是:
「沒有標準答案。」因為每一個人都有不同的生命故事和歷程,另外也都有自己喜歡的生活和工作型態,不是大學念心理,未來就一定要從事心理。也不是大學念藝術,未來就只能走藝術,首先,要把這種不合時宜的想法改變掉才行。
不管你選擇什麼科系,或被迫選擇什麼科系,或你打算暫停,做一段沒有明確目標的旅行或休息,請利用這段時間,儘量地享受、體驗、經歷不同的挑戰和任務。
例如:嘗試在大眾面前主持一場活動、例如參加一場系上的球賽、例如為一個喜歡或認同的組織或社團擔任志工、去盡力地理解和經驗你的學習領域裡的特色,去了解自己的限制和在限制裡找到亮點。
舉例來說,我在下定決心考研究所前,我是一個連鎖醫療機構的設計師,但我常常被要求去支援診所的工作,也因此發現自己很有「人緣」,可以陪老人家講話講不完,還讓老人家隔天一大早來問說我在不在,不僅僅如此,我發現我喜歡與人相處,大過在電腦前,但這些都是生命歷練裡才有機會發現的。
然後,請利用這段美好的生命,去經歷可以預期的傷痛,例如談戀愛,然後去練習討厭一個人並且表達討厭,然後去交一個朋友,去理解他的需要,去明白有時候,別人的需要和自己的其實差不多。
然後在能力範圍內去獨自旅行,或者去見好久不見的人,去打工,為自己賺錢,並且學習投資理財,理解工作和報酬的關係,去認真看待金錢的重量和意義。
我曾經在準備心理師考試的時候,因為兼顧唸書,工作收入很有限,付完房租,生活費所剩無幾餓著肚子的時候,在路邊風吹砂飛來一張100元,我等了一個小時,傻傻地等著想說會有人來找,但那張100元適時地成了我那天的早餐中餐晚餐,直到現在,我身上總在隨身的包包縫隙裡夾著一張100元,提醒我自己,金錢的重量。
不管甚麼事情都要堅守者熱情,哪怕你的熱情是別人的笑話,傻傻地每天每天做,去修正和找到更好的方法,例如畫畫、做料理、寫字寫文章,一直一直做,你就是你自己的伯樂。像我現在挑戰開辦媒材體驗工作坊,就是從很久以前,我一個人默默地畫畫開始的夢想,學習怎麼樣讓畫畫變得快樂,以至於現在,才能成為可以分享的那個人。
然後,不要因為年紀經歷而妄自菲薄或妄自自大,年紀不代表經歷,也不代表沒有能力或就可以對人頤指氣使,年紀不應該寫在臉上,而是讓人放在心裡尊敬。
認識我的人都說我看起來不到我的年紀,而且我還有小我十歲以上的忘年之交好朋友,每天服務的孩子們青少年們也都好喜歡我,因為我有童心,而沒有讓歲月侵蝕掉那份赤子之心。
最後,要不斷的精進自己,我除了創作之外,我還有固定的個督,除了個督,還組了社群,與所內幾位心理師一起固定聚會,透過創作、夢工作等方式,給自己內在賦能。
說了這麼多,我想表達的是,喜歡自己的生活這件事,需要努力,還有不斷不斷地嘗試錯誤過程,但沒辦法一步登天,也沒辦法透過金錢去解決,生活,是要刻意地去經營而來,跟關係是一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