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應該,接納沒有預期的自然而然」

明天是女兒這一學年度當選模範生的頒獎典禮,早在上學期就在全班的票選下,女兒高票當選,這個經驗,對女兒來說,是一個被肯定的經驗,對我來說,同時也是一個能夠放下自己內在焦慮的經驗。

我曾經是一個高焦慮的媽媽,對我自己不管是婚姻也好、育兒也好,我總是帶著各種應該和必須,帶著如果不怎麼樣就會怎麼樣的心情,去自我要求和嚴格執行。

比方說,我堅持餵母奶,就算根本沒辦法全母奶,就算剛生產完在醫院的那幾天,已經吃不好睡不好的狀況下,我仍然每天每兩、三個小時,只要護理師撥電話通知,我就撐著不適的身體去親餵,然後頭一個月,堅持著晚上起來親餵,就算沒辦法親餵也要擠奶,不斷的反覆下床起身,反覆地壓迫因為懷孕和生產過程中傷到的腰與脊椎,完全沒想過,因此埋下了腰痛、背跟脊椎壓迫疼痛的病根。

我的高焦慮不僅僅在產後在育兒的過程中出現,我也會有很深的自責,比方說沒辦法給孩子一個穩定的成長環境,和前夫的問題,與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還有經濟上的問題,甚至後來離婚等等,我不斷不斷抱怨、咆哮著,對自己。

常常,我會看著女兒的小小臉蛋哭泣,總是認為我做的不夠多不夠好,女兒成為了我最大的撫慰和心靈寄託,但她怎麼能夠?她還只是一個孩子。如此高焦慮和強迫的我,在女兒進入幼兒園之後,有一天,幼兒園的老師在我去接女兒,等待女兒從才藝教室出來的空檔,老師對我說:「媽媽,你是不是對孩子太嚴格了?」

我有一點嚇到,當下我一直在想,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我做了什麼?我回答老師說:「是不是孩子怎麼了?」老師才說明,因為女兒在學校會有希望每一件事情都要做好的情況,比方說小測驗,沒有全部答對,就會非常難過,另外也很安靜,在班上只跟一個也特別安靜的孩子互動,如果那天另一個孩子沒有來,她就會自己一個人…。

我聽了之後心裡好亂,口中只能回答:「我知道了…。」回家以後,我一直一直地想著,亂亂的但心裡酸酸的,因為沒想到…女兒和我一樣,這麼樣這麼樣的,痛苦地,對自己如此嚴厲。

但我從來沒有對她嚴厲啊…至少,我沒想過我為了什麼事情去強迫她或硬是要她做好。但是,會不會,我對自己的焦慮、要求,成為了她耳濡目染的影響?我對自己沒辦法安心自在地「享受當下」,沒辦法接受「不夠好也很好」,做不到「接納不完美」。

每一個行動或安排都是有目的,或認為一定要有意義,例如:每一頓飯都要健康,連寶寶的米湯都堅持自己熬的我,對於吃飯更是龜毛,女兒從小到大,不能夠有外食,如果有,也一定要吃進多少蔬菜水果…然而,我不放過自己,也成為了女兒的負擔和壓力。

這樣的她,對於環境出現了擔心,也變得敏感,更會因為擔心失敗,而退縮抗拒,也容易感到挫折沮喪,這些,讓我清醒。我知道,除非我能夠,去照顧和覺察自己內心冒出來的這些「應該」,否則,我跟緊緊相連的女兒,都不會快樂。

於是我開始透過繪畫、書寫、進修,開始將一部分的重心和情感需求轉移到工作、人際關係的經營,我的世界開放更多可能進來,好的、壞的、未知的、不預期的和預期的…

我不受限我的生活圈、人際圈,我甚至退出了令我感到更大壓力的媽媽群組,因為裡面都在討論怎麼樣育兒更好、怎麼樣吃副食品更好、怎麼樣安排親子活動更好…我還記得,我還挑選三更半夜退出,而退出的那一瞬間,脫離了隨時都動輒幾十個未讀訊息的群組,我好像可以呼吸了。

然後我開始畫畫,開始經營這個粉專,因為我想趁著我還能寫,女兒還小,將我從一個女孩到成為媽媽,從高焦慮的挫折沮喪到現在每天練習放下,我將想說給自己的話、說給女兒的話,透過這些文章,細細地敘說,也跟來到這裡的各位敘說。

回到模範生這件事,女兒當選模範生的原因,並非只是優秀的成績,而是因為她有一大群喜歡她的同學朋友,她上了小學以後,已經能夠接受寫錯就改掉沒關係,做錯就承認不要緊,還有,媽媽也會忘記事情,也會做錯事情,但是好好地彼此提醒就可以。然後,她開始一個、兩個、三個,到一群朋友們開心地分享和遊戲,她沒有任何扭捏作態和心機,單單純純地喜歡喜歡彼此的朋友,而我,每一天對這點深深感謝。

我跟女兒說,明天我去觀禮,可以大聲在台下歡呼嗎?女兒說不行,太丟臉了。你們說呢?不趁現在歡呼,等你更大一點,連觀禮都不讓我去了,對不對?

讓我們做一個能夠覺察自己內在焦慮聲音的家長,這樣一來,你才會看見和聽見孩子的,也才能夠一起去欣賞不預期和未知的可能,擁抱著自在,享受著真正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