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你的地方就是家」

最近去做了催眠治療,目的是讓我自己可以深度地去整理自己。

我一直都覺得自己是一個不完美和不完整的人,不論從什麼角度看,我總是缺了一塊。

我在研究所畢業的創作裡也是這樣,畫一張100號的畫布,畫了整整一年,都是在探索著我自己面對現實的殘酷(當年是各種飢寒交迫下全職實習的那一年風霜歲月)我自己內在狀態的整合以及和自己的身體、童年創傷達成和解的過程。

但我印象中很深刻的部分就是,我花了好多時間才開始可以直視自己,直視無論是外表、內在,那個從沒欣賞過的自己,我透過繪畫,進行屬於自己的療傷。

然而,我始終有一個主題,是我難以跨越的,那就是「歸屬感」。

我居無定所許多許多年,從第一段婚姻前,就是到處搬家的人,在我之前關於租屋這件事的分享就有提過,大台北地區除了超級天龍的蛋黃區,大概都住過了,婚前婚後,我也是租屋,因為跟前夫在養育孩子、環境和金錢的焦慮議題,我搬回南部老家,但又妥協於「家庭」的維繫搬回台北這個傷心地。

接著又開始繼續租屋、離婚、搬家、租屋這樣子沒有止盡的生活裡。

說到這,也許許多人會很驚訝,但其實對我來說,這真的很平凡,不過就是,到哪裡都是新參者的姿態。

我常常看著網路購物的代收商店還有寄送資訊裡「常用地址」感到一絲觸動,因為那些地址和商店,都是我到處租屋的過程中,留下的足跡和記憶。我直到現在仍然仰賴那些地址和商店,偶爾因為取件而舊地重遊,好似我還在那。

「歸屬感」是什麼?是我真正屬於那一個地方的感覺,是可以看著那裡的四季更迭,可以不必懷疑地,擁有那裡的資源,歸屬感是,你在大街小巷裡,總會找得到你過去的身影,找得到你散步或哭泣的痕跡。歸屬感是一棵樹,往下紮根,然後往上抽高,然後一年又一年,成為蔭。

但我沒有那樣的根,沒有那樣記得住我的人。

我跟治療師談及此,意外發現我滿臉都是淚痕,「家」對我來說,是處處的傷痕,縫縫補補的,然後結了痂,偶爾天氣變化,感到刺痛冰涼。

但我擁有了女兒和我現在的家。

女兒早上吃早餐的時候問我:「媽媽,如果我們有很多很多錢,有一億元,會怎麼樣?」

我回答他:「也許一開始會想買很多很多東西吧。」接著先生說:「但等到你有那麼多錢的時候,你就會沒有感覺了。」

所以歸屬感是錢嗎?

如果是,那麼幸福是金錢打造出來的嗎?

那為什麼擁有這麼多那麼多財富的家庭,卻也無法避免孩子討厭回「家」?

為什麼,我明明看似健全地無所缺地長大,但卻像少一片的拼圖,這在我進行家族治療訓練的過程中,也是不斷反芻出來的主題。

所謂歸屬,那是什麼?

前不久,在家長的諮詢裡,我斬釘截鐵地告訴家長,孩子渴望離家的議題,讓孩子做回孩子,讓他自己找到出路,而非不斷指責和不滿,心裡也許是想拉住孩子,但卻是不斷將他往外推。

我口氣直接態度堅決,因為過兩天就是大考了,我堅持的,只是為了想維護他們最後也許可以稍微安靜,平心靜氣地面對人生選擇的這幾天,但同時我也感到後悔,因為我捍衛的,也許也是我的當年,而無奈的家長,也同我一樣。

如果,我可以選擇,只為我自己的人生負責,是的,只為我自己,是否就不會有這麼多無奈、壓力還有擔心?

我無形之中將「家」、「歸屬感」壓在我的肩上,奮力工作的我,從來沒有停下來過,無時無刻地,往前衝。

在催眠的過程中,我回到我童年時的家,那是我童年時期長大的阿嬤家,我跑上跑下,到處找著當年我在那個又大又神祕的藏寶基地裡,我每一個躲藏的地方,床底下、頂樓花園、衣櫃裡…每一個我安安靜靜地,回到屬於我自己的那些地方。

我看見已經過世好多年的阿嬤,站在廚房看著我,我再一次擁抱,那個好久沒有再想起的她。

家,原來就是安心的感覺,我豁然開朗!

接著,我看見了好多好多的路,各種不同的挑戰,往上爬,而我像是遇到了就去面對那樣,毫不懷疑地往前走。

但沿路的風景,讓我感到舒暢。

在催眠的最後,我體悟到:

安心的感覺就是家,家就是歸屬的感覺。

人生艱難當中,莫忘欣賞沿途的風景。

這是我在這次催眠的過程中,得到來自內在的提醒。

這也許就是一種頓悟吧。

我想牢牢記住,我給我自己的祝福。

謝謝我再婚的先生,謝謝你給我和女兒一個重新可以愛,可以擁抱,可以在困難中感受到愉快的家。

謝謝我寶貝的女兒,謝謝你總是仔細地看著我,深深地愛著我,你給了我過去不敢奢求的,意義與價值。

有你們的地方,就是我的歸屬,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