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你想要成為什麼樣的老人這件事」

今天來分享一個小故事,非個案故事,沒有倫理保密議題,如有雷同,也許並非巧合。

另外,我的觀點也並非全然客觀,但這個故事,的確值得思考再三。

事情是這樣的,有一個老先生,六十多歲的年紀,年輕時候在公家機關工作到退休,退休後還繼續在商辦市場當幹事,生性節儉,也因著上一代給的財富和機運,在雙北甚至南部都有著房產,上一輩過世後甚至留下大筆股票和遺產,六十五歲的他,靠著退休金、租金,每個月十多萬的入帳。

看到這裡,肯定許多人羨慕,但事情是這樣的,

這位老先生並不快樂。

沒錯,就跟大部分大半輩子守著財富,防著子女、家人的老年人一樣,這位老先生,與家人的關係非常不好,也跟成年子女的關係非常僵,就拿過年除夕飯局,會誇張地訂餐廳吃合菜開酒舉杯,不輸尾牙長官致詞敬酒,子女跟家人們也必須逢場作戲地配合。

而這個老人也並不可愛,他看誰都不滿,看誰都不自在,心情好,就拿出「不要的東西」送人,像是送發了霉的娃娃或是用不到的週曆、電信公司送的他不會用的3c產品,得到「禮物」的子女,丟也不是,不丟也心裡不舒服。

但他最厲害的,則是大大運用他的優勢,那就是錢。談錢總是傷感情,但他巧妙地運用「錢」掌控人心。

舉例來說,他從不給子女財務上的實質提供,他總是把「給你錢,你就不會有出息」這樣的話掛嘴邊,但又總是誇下海口,從子女小的時候到結婚成家,都說要贊助子女買房,甚至幾杯黃湯下肚,還會盤點「遺產」給子女「聞香」,甚至以「我要贊助你們買房」這樣的名義,要求子女經常地返家探望或陪他吃飯,這個年代買房哪裡簡單,子女們當然感到感謝,也的確有著窘迫的需要,但一提到買房的相關細節,老人家就又找許多理由含糊帶過,甚至不了了之。

久了,子女們不知該如何面對這個拿著錢指使著、操弄著情感和關係的父親,因為靠近了,又會被說是為了錢,貪得無厭,遠離了,又拿著錢,溫馨招手,乞求子女回頭。

就這樣,一天一天,一年一年。

故事到這邊,也許有人會覺得,這樣的老人到底想要什麼?他究竟為什麼要如此對待家人?

這個老人活在舊時代「愛拼才會贏」的思想裡,自以為現在的世代,是只有年輕人願意「拼」就會贏的年代,而買不起房、沒有高薪或高收入,都是因為「不夠努力」。而在他眼裡,沒辦法靠自己「白手起家買房」的子女,就是「不努力」、「沒出息」。

但他沒看見的是,一個長年抗貧,在低下處努力求生,為三餐溫飽的年輕人,怎麼可能有餘裕去開發自己,怎麼有機會掌握機運或花大把時間來增加自己的價值、成就自己的夢想?

就像寄生上流,要成功翻身,不只是努力,而是運氣。

但這些實質上的差距和現實,老人家並沒有想理解,他秉持著「生前要死守著財富到進棺材」,子女才會「孝順」他的觀點,但結果就是,每一年,他用盡全力拿錢搖晃著,像逗貓棒一樣的逗弄著子女,而引發子女的抗拒和痛苦。

「我怕我哪一天突然就病了,沒人照顧我啊,所以我才會想把錢留在身邊…」是啊,你當然可以這麼做,但你留下的只是錢。錢不是長照系統裡最重要的一塊,人才是。沒有對子女和家人真誠的關懷和支持,沒有付出和犧牲,哪來的回報?養兒不能防老,養兒是為了看見另一個生命,比自己更好。

不是嗎?

故事說完了,我們都會變老,跟子女的關係也會隨著時間推移而轉變,試著當一個理解子女痛苦和願意接納的老人,我們無法替子女承擔這個大環境共業的悲歌對後代造成的負擔,但我們若有能力,可以不要再成為他們的傷害。

最後,還是一句肺腑之言:孩子,是生來疼的,不是生來糟蹋的。